匠心传承,逐梦百年辉煌
在竞争激烈、日新月异的机械制造领域,总有一些企业以其独特的精神内核和不懈的努力,成为时代的见证者。在浙江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,“环丰机械”便是这样一家企业,它的故事不仅仅是关于创业与成长的历程,更是关于匠心传承、品质坚守与创新突破的壮丽篇章。
一、年少逆境中的坚韧萌芽1959 年,丁金生先生诞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,家中兄妹五人,他作为长子,自小便承载着家庭的重担。那时的农村生活条件艰苦,一家人挤在一间简陋的草房里,刮大风的日子,草房被吹的东倒西歪,一家人倒是齐心,风呼呼地吹着房子往东倒,力气大的几个就用长长的棍子顶着房子的西边,力气小的就忙着拿脸盆、瓦罐接水;房子往西边倒,一家人就协力用长棍子顶房子的东边。一晚上下来屋顶吹没了,一家人个个淋成落汤鸡。天亮时男人忙着加固房屋、维修屋顶,孩子们像是经历了一场保卫战,个个精神抖擞、乐在其中。家境虽然贫瘠,但是小时候丁先生在懵懵懂懂的欢乐中度过,也是在那时,全家人齐心协力,用瘦弱的身躯对抗自然肆虐的那份不屈与团结,悄然在丁先生的心中种下了坚韧的种子。
眼看已到了 13 岁,正是生长发育的年纪,但丁先生经常饥肠辘辘吃不上一顿饱饭。家中的米饭放在一个竹篮里,竹篮挂在草房的房梁上,看得到,却吃不着。为了吃上一口饭,丁先生经常偷偷用一根长棍,挑房梁上的竹篮下来,想偷吃一口果腹。丁先生瘦瘦小小的,由于杆子长、力气小,经常一不小心把竹篮挑翻,米饭洒落一地。为了填饱肚子,和着泥土和沙砾,扒拉上两口,赶紧把篮子挂上去,假装什么都没发生。等到晚上家人吃饭时,看着唯一那点口粮和着泥土沙砾,咬在嘴里嘎吱嘎吱作响,母亲气的牙痒痒,丁先生因此没少挨打。
年少的饥饿与贫困没有击垮丁先生,反而激发了他对生活的渴望,为了改变家庭的命运,13 岁的丁先生毅然辍学,开始做起了蔬菜生意。白天忙着种菜、松土、浇水、施肥,傍晚将菜地里收割来的菜连夜切好、整理、打包,赶在 0 点前出发,骑上老式踏板车,载上 300-400斤的菜,骑行 40 公里到临近县城卖,次日回。这既是体力活也是个技术活,丁先生先坐上车,其他人再一点点在车尾放菜,得好几人扶着,否则车头一仰,人仰马翻,那可就白忙活了。丁先生慢慢摸索着一点点给车尾加菜直到极限,到处打听着哪里能卖个好价钱。通往临近县城是一条漆黑的山路,连人带货冲下去有去无回的数不胜数。那个年代,家中孩子多,饿死、病死的不在少数,横竖都是死,不妨去试试。丁先生凭借着胆识,不断总结和思考,在那条漆黑的山路上来回久了竟掌握了骑行技巧,摸得愣清。当然也不是每次都这么幸运的,一次次日天黑了,丁先生还没回来,家人预感不详,恐是遭遇了不幸。隔天远处人力平板车朝着家的方向过来,果不其然是丁先生冲下了山摔断了腿,被好心人搭救,好心人用人力平板连人带车给推回来了。
可19岁那年家里刚有些改善,父亲却意外死亡,丁先生遭受了重大的打击。那个心高气傲的年龄,在没有父亲的日子里,丁先生受不了别人异样的眼光,认为他家里没有男子汉、顶梁柱和依靠。作为家中的长子,那个年纪丁先生没少打架,只为了证明虽然没有父亲,但是我和我的家人不是好欺负的,我们依然很强大。
21 岁那年,经人介绍丁先生认识了心仪的姑娘,次年用自己攒的钱盖了一间小瓦房并结婚,23 岁那年妻子生下了女儿。妻子专心养娃、务农、养牲口,丁先生为了改善生活,蔬菜生意做的更勤快了,足迹遍布了 9 个县城,最多时载 600-700 斤的菜,骑行 10 小时去 80公里外的县城卖蔬菜;最多的时候一个月没睡过整觉,白天种菜、晚上骑行、凌晨卖菜,困的时候就在路边,树荫下打个盹。除了蔬菜生意,只要能赚钱的丁先生都去,不管是零下 3 度光着膀子在江里为沉船打捞货物,还是抬棺材、推人力平板车。因为他的吃苦耐劳、勇敢和坚毅,他在村里颇为出名,有了一些积蓄,没少让乡亲们眼红,巴巴的都来借钱,丁先生也乐的大方,愿意借给大家改善伙食。
二、机械道路上的梦想起航24 岁那年,丁先生迎来了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,村上开办了第一家村办企业,这是一家生产液压油缸的企业,丁先生进入企业做 车床学徒工,面对陌生的机械行业,他没有退缩,而是凭借着对技术的热爱与执着,日夜苦练,不断精进。他深知,只有掌握了过硬的技术,才能在未来的道路上走得更远。因为肯学、肯干、肯吃苦,白班每次比别人早到 2 小时,夜班别人走了,他做到次日早上 8 点,凭借着不懈的努力钻研,丁先生很快便在同事中脱颖而出,成为了技术骨干。他不仅技术精湛,而且对待工作一丝不苟,每一次操作都力求完美。他的这种匠心精神,赢得了同事们的尊敬与领导的赏识,年年被厂里评为先进员工,这也为他日后的创业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孩子三岁后,妻子去了另一家村办企业上班,经常需要夜班,孩子无人照看。于是女儿经常跟着父母,晚上被安顿在临近的工位或仓库,地板上铺上纸板,用旧棉被和衣服包裹着睡觉。睡眼朦胧中,女儿感受着父母凑近时的呼吸,结实有力的双手为自己裹紧被子,微笑着睡得更酣了。女儿孩童时代的无数个夜晚就是这么度过的,但也许在孩子的眼里,只要和父母在一起,无论如何都是幸福的、安全的。
丁先生 30 岁时,女儿 8 岁,此时丁先生已为小家盖了二层楼房,多余的用于出租,生活虽不富足,但吃饱穿暖,回家还能小酌一杯,新年能为女儿添置一套新衣,生活乐在其中。此时所在企业招聘销售人员,丁先生敏锐地察觉到了液压油缸市场的巨大潜力,但每月 90元的薪资只是之前赚的零头,且跑市场的一些费用也不报销,这个机会好是好,但眼瞅着也许两年赚不到钱,还要贴钱,是放手一搏还是旱涝保收?丁先生拿不定主意,选择了回家和家人商量。妻子表示相信他,可以一试。女儿年纪虽小,却笃定丁先生的能力,认为他一定没问题,支持他去试一试,大不了再倒退几年,一家人一起挨饿。有了家人的支持,丁先生果断做起了液压油缸的销售。
做销售的第一年,丁先生首选了徐工集团为目标客户,做销售丁先生也是一样的拼,一个月蹲点在目标客户单位,联系业务人员、提供服务支持、解决各种疑难问题,旅馆成了他第二个家。经过一年多的锲而不舍和优质的服务,丁先生成功地拿到了徐工集团的第一张订单,成为了所有新人中第一个拿到订单的销售员。经过十多年的持续努力与积累,丁先生在销售领域取得了相当的成就,销售业绩直冲第一,家庭经济有了大大的改善。
丁先生 45 岁那年,原本想着该是享受胜利果实的年纪了,但公司的老板娘提出销售提成对折的要求,丁先生薪资缩水一半。是硬着头皮继续干还是另做打算,未来何去何从?此时丁先生已是 45 岁的不惑之年,身体、精力大不如前,却有一颗不屈的心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,不如创办一家属于自己的工厂!踌躇之余丁先生选择回家和家人商量......家人一致认为办工厂好是好,但是刚建了三层楼小别墅,钱已经全部用完,还欠了些许外债。办厂起步资金得百万,缺乏资金和经验,体力、精力大不如前,这个年纪可经不起失败,如何是好?虽免不了一些纠结和烦恼,但是丁先生一家始终相信路在脚下,一切皆是最好的安排。
2004 年,丁先生那年 45 岁,成功创办了“杭州环丰机械有限公司”,公司规模虽小,只有几个人,但丁先生却倾注了全部的心血与热情,销售、采购、生产、装货、卸货、售后、出纳全是自己,不分昼夜,没有休息日。创业的头几年度日如年、苦不堪言,人生的苦难道是永无止境了吗,丁先生心想。
命运总是青睐那些更努力的人,功夫不负有心人,“杭州环丰”活了下来。为了配合杭州政府城市建设的需要,环丰搬到了临近一个叫做雷甸的小县城,更名为“湖州环丰”。凭着迎难而上、百折不挠、与时俱进的精神,环丰赢得了更多的客户和订单,并且在 2015 年拥有了属于自己的 10 亩新厂区,结束了租赁厂区的时代。环丰一直秉承质量第一的价值观,用心打造每一个产品,成为了多家百强企业的战略合作伙伴,荣获了优秀供应商、最佳质量奖等荣誉,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,于 2019 年又购置了新土地,于 2022 年落成了全新的 30亩厂区,更名为“浙江环丰”。新厂区引进优秀的生产、检测、分析设备,经过多年努力,自主培养专业人才的同时,大力引进上市公司、外资企业等优秀人才和技术,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华丽转身。
三、环丰机械的百年梦想如今,环丰已不仅仅是一家企业,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。丁先生也不再是孤军奋战,一直支持的女儿已摇身成了两个孩子的妈妈,但是一直支持父亲事业的决心从未改变。秉承“传承和发扬工匠精神,助力中国制造”的使命,“成为一家百年企业”的愿景,“品质第一、客户至上、成就客户”的核心价值观,新时代下的管理团队、环丰人及肩负着“企业家二代”责任与使命的女儿将团结在丁先生的领导下,传承和发扬丁先生迎难而上、百折不挠、与时俱进的精神,使其成为品牌文化和家文化的一部分并代代相传。
我们的愿景是:将品质置于首位,助力客户,成就客户,为客户、为社会提供安全、性能、品质可靠的产品;做有责任的企业,为合作伙伴提供一个共同成长和致富的平台,为员工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,开放包容的人文环境,关注员工身心、关怀员工家属,助力员工和企业共同成长;做有使命的企业,不断前行、不断成长、不断创新、永不止步,助力中国制造走出国门,走向世界,最终代代相传成为一家百年企业,谱写一个悠长的品牌故事!